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语言耗损与二语习得研究
文章访问量:

2010427,南国春风微醺的夜晚,王初明教授主持的二语习得阅读研讨会再一次如期举行。与会的硕博研究生、英语教师、心理学研究者及来自各大高校的访问学者们就最新发表于Stud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10年第1期)上的论文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展开讨论。

Language attrition(语言耗损或语言磨蚀),指的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由于经过若干时间(例如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 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亦可指操母语者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而产生的母语技能退化和丧失的现象(蔡寒松、周榕,2004)。Van Els 等将语言耗损较为详细地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范畴:

(1) 母语环境中母语的耗损,如老年人的语言耗损,语言死亡,以及方言群体中的方言丧失等;

(2) 第二语言环境中母语的耗损,如移民的母语耗损、方言群体外的方言丧失;

(3) 母语环境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耗损;

(4) 第二语言环境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耗损,如年迈移民的第二语言耗损。

此次阅读的文章主要回顾和整理了母语耗损和二语耗损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语言耗损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语耗损研究模式。文章显示,语言耗损研究在母语研究领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却不多见。考虑到二语损耗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对二语获得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现象令人不由得心生困惑之感。但是,正如本文注释1所示,文章作者在综述相关研究时并未考察Heritage Language Acquisition领域的语言耗损研究,阅读有关的文献(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09 V.13)毫无疑问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语言损耗问题的研究现状。

王初明教授指出我有一种本能的感觉,语言磨蚀现象与语言学习时的状态有密切关系。关键阈限假设(the Critical Threshold Hypothesis)认为学得最好,忘得最少”(Best learned, last out),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才叫学得最好;学相伴,用相随,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变量相伴才有助于学习者使用语言并不会轻易忘掉。

王初明教授的发言引起大家激烈讨论,郑超教授谈到一位随父母赴美学习的少年,在用英语表述电话号码时,如果是美国学校的电话号码,随口就能说出,如果是中国家里的电话号码,说出时则有个译的过程,以此实例来说明学伴用随原则:学语言的过程是与伴随语言使用的一些变量息息相关的。他还结合自己教英语的体会进一步推论,如果伴随习得某一语言要素的一些变量长期不再出现,则在这个要素上的语言能力会出现耗损。王蕴峰博士讨论了语言耗损现象可能的认知心理机制,在读博士生高维介绍了其运用个人访谈方式搜集到的语言耗损实例。其他与会人员也纷纷对语言耗损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撰稿:杨梅


开云手机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校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375 | 0791-83969374

院长信箱 wgy@ncu.edu.cn

书记信箱 lizhong@ncu.edu.cn

常用链接

开云手机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教务在线

学生工作处

开云手机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图书馆

开云手机平台(中国)官方网站招生与就业工作处